氣候危難下的人道行動
已籌得
0%
受益人
籌款目標
籌款期
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
過去十年,全球有83%的危難與氣候變化有關,如旱災、水災及颱風等,影響高達17億人,超過41萬人因而失去寶貴生命。另一方面,氣候變化帶來的間接影響包括農作物失收引致糧食短缺、疾病傳播、居民因家園被摧毀而影響生計,各種問題均不容忽視。
颱風雷伊(Typhoon Rai)於 2021 年 12 月登陸菲律賓,是該年最強的風暴。超過 1,180 萬人受到影響,200 萬所房屋被摧毀或損壞,其中包括 Arthur 用他的退休金和變賣家族遺產建造的房子。“當我看到我們家的残骸時,我哭了。我們不知道是否可以再次擁有一間屋。我們現在和朋友一家同住,我們將兩間房屋的碎片合併在一起,建成了我們現在共享的房屋。” 由於年齡原因,沒有公司僱用他。Arthur和妻子唯一的收入是每個月共獲得的1000 披索(約 137 港元)的養老金。
國際紅十字會向受災家庭派發現金補助,用作購買他們需要的物品,如建房材料、食物和給家中兒童的書籍等。Arthur一家收到5,000 披索(約港幣 686 元)的現金補助,他將這筆錢用於購買接下來的幾個月的食物,以及購買建築材料以開始重建他的家
而國際紅十字會致力向像Arthur一樣受氣候變化有關的災難的家庭提供協助,回應他們生活中不同範疇的需要,包括︰
- 緊急住屋及庇護:提供防水布及工具等物資,讓受災民眾修補受破壞的房屋。設立臨時安置點,令流離失所的民眾有安全的棲息處。
- 食物:提供食品包或食物卷、煮食工具、清潔食水。
- 生計:現金援助、種子、工具及訓練,令受災人士可以重拾生計。
- 水、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:派發衛生包,內有肥皂、牙膏和牙刷等個人衛生用品。水桶用作保存乾淨食水。修復或建設廁所和水泵等衛生設備。
- 健康:提供急救及心理支援服務,設立流動診所。
在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災難中,受災群體的需求眾多,包括緊急住所、食物及營養供給、醫療服務、心理支援、飲用水、衛生設施,乃至重建及發展抗災力等長遠需求。而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下,這些需求尤為迫切。
為幫助在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災難中受波及的人,並讓弱勢社群更好好地應對災難,香港紅十字會在全球多國展開了一系列緊急賑災及備災行動。為繼續進行這項工作,請慷慨支持香港紅十字會,讓我們可以向更好多受影響人士提供適切的幫助。